yl23455永利(中国)有限公司-Baidu百科

首页» 党建工作» 红色教育» 青年工作大事记——1936年至1938年

红色教育

青年工作大事记——1936年至1938年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06

  曙光降临,麦穗翻滚,穿越百年,正青春。忆往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栉风沐雨百年,团结进步青年,向党的方向踔厉奋发。

  1936年

  1月3日,平津学生响应党“到工农兵中去”的号召,组成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沿平汉路南下,走向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帮助农民成立各抗日救国组织。21日上海大中学生也组织救国宣传团,沿京沪线(即今沪宁线)到农村宣传。最后,他们都被反动军警强制押回北平和上海,但他们受到了教育,也在农村播下了抗日种子。

  1月22日至29日,为支持一二九运动,国际学联决定此时为“全世界援助中国青年周”,号召全世界学生支援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

  1月下旬,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在保定等地被国民党军警包围,被迫返回北平和天津。

  2月1日,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成立了先进3青年的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它是在一二九运动中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的基础上组成的,后来成为共青团改造过程中,在国统区的一个重要的青年抗日救国团体。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的青年组织。

  5月3日,共青团中央发出《给全国学生的信》,对学生救国运动提出:“注意人民统一战线的建立,不分党派,不分政治信仰,只要愿意抗日救国就结成联盟”。

  8月2日,绥远抗战开始。

  8月,第十一届学联执委会决定派全国学联宣传部长陆璀为代表前往日内瓦出席世界青年联盟大会。经济上由沈君儒筹划资助。

  10月19日,鲁迅逝世。

  10月,中共党员薄一波、杨献珍等接受中共北方局的委派到达山西,同阎锡山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接办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他们把牺盟会变成抗日进步团体,并利用这一合法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办多种训练班、教导团,培养了一批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干。

  11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决定根本改造先进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共青团及其组织形式,使共青团变为广大群众的青年抗日救亡组织,以吸收广大青年参加到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中来。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1937年

  1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由陕北保安迁到延安。

  2月4日至9日,民先队在北平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代表24人,代表18个地方队部的六千多队员。大会通过了《政治纲领草案》、《组织法》、《政治及工作决议案》以及《告全体队员同志书》。《组织法》提出“民先队是一个民众救亡的先锋团体,它在整个民族解放过程中,起着骨干的推动作用”,“并且是一个实行高度民主集中制的半军事性质的队伍,要随时随地学习军事知识与技能,并在民族解放过程中武装自己及武装民众”,同时,还具体规定了入队的条件。这次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民先队总部,选举李昌、李哲人,刘导生等为全国总部负责人。

  4月12日至17日,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到会代表300余人,代表20万有组织的青年群众。国共两党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张闻天)、林伯渠、徐特立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出席会议并作出讲话,冯文彬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毛泽东指出,中国青年应该团结起来,宣传新的口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准备对日抗战,并为这些主张而奋斗。周恩来指出:青年要想五件事:东北四省青年的奴隶生活及英勇的反抗:全国各地特别是华北青年学生的救亡运动;上海青年工人的反日斗争;绥远抗战中的青年军人;西安事变中学生拥护和平的奋斗。从而定出全国青年的纲领。大会通过了《关于救亡运动任务的决议案》,拟订了《全国青年救国纲领草案》和《中华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简章〈草案〉》。确定以“一切为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作为青救会的中心任务。最后,大会决定成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西青救”),作为西北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机关,并决定在全国青年救国联合会成立之前,西青救为全国各地青年抗日救亡团体的最高领导机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

  7月15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也为卢沟桥事件发表了致全国青年的通电和给全体青救会员的紧急动员报告,号召全国青年实现救国大联合,一致抗战到底,走上华北前线,保卫国土。

  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到1938年初这支部队发展到26个团,分别扩编为四个纵队。1939年“12月事变”后,这支部队除三纵队一部叛变外,其余部队分别编入所在地区八路军序列。

  8月至9月,在党的号召下,一批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学生特别是民先队员,奔赴敌后,与广大工农群众,八路军、新四军相结合,进行抗日斗争。在河北,杨秀峰率领一部分平津和保定的流亡学生组成的一支抗日游击队,转战在太行山上。在山西,有许多人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新军和牺盟会,还有许多人参加了八路军一二零师。在山东,一部分南下的民先队和济南学生组成一支山东纵队,后来和八路军东进部队会合,建立了鲁西北根据地。同时,陕甘宁边区三万青年走上抗日前线,参加武装斗争和各种抗战活动。

  10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民先队改造的决定》,要求发展民先队为广大青年抗日的群众团体。

  10月,为了满足青年战时教育的需要,培养大批的青年工作干部,西北救国联合会在党的领导下,创办了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以后通称安吴青训班)。青训班名誉主任是朱德,主任是冯文彬,具体领导是西青救党委会。10月11日,青训班第一期开学。以后青训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叫“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后改为“战时青年训练班”,最后改成“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它先后共培养了一万多名青年干部。青训班创办时在陕西三原县斗口镇,后来迁到泾阳县的云阳镇,以后迁到安吴堡,所以,通称安吴青训班。1940年4月奉命撤回延安,并入泽东青干校。

  11月,武汉开始筹建青年救国团。它的主要成员是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武汉青年。后来在宜昌、沙市以及河南、江西、苏北和鲁南一带也发展了组织,成员除学生外,还有一部分工人。青年救国团建立后,积极团结广大抗日青年,开展抗日爱国宣传。

  12月31日,周恩来应武汉大学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抗战问题研究会”的邀请,向师生员工作了《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的讲演。他指出,当前时代不能与过去“五四”、“五卅”、一九二五年大革命时代相比。过去是对内的、局部的政治斗争;现在却是对外的全面的反法西斯的抗战。青年的任务是到军队里去,到战地服务中去,到乡村中去,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努力争取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1938年

  2月23日,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下令解散西安西青救等13个救亡团体。西青救听到消息后,当即发表宣言,表明自己立场:一、西青救向来主张青运统一,需要统一、集中、公开、合法、可由省党部统一领导;二、明令解散的办法不能达此目的,而西青救为二十万青年代表,以民主产生,会员遍及西北各省,在法理人情上均不能解散;三、未登记的可以继续登记,请予以批准。这些要求虽没有达到,但西青救克服各种困难,坚持继续工作,不断争取合法地位和公开工作。

  4月15日,毛泽东为《新中华报》举办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一周年纪念特刊”题词:“青年是抗日战争的生力军,目前青年团体的任务是团结全国一切阶层的青年男女,大批地走上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去,充实正规军的战斗力,发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后方的青年人,也是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而工作。中国的解放主要依靠青年人。”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认为,为促进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青年工作不需要单一的组织形式,为便于党对各青年团体的统一领导,决定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党的各级青年委员会要受同级党委领导和上级青年委员会指导。会议决定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由陈云担任,副主任由冯文彬担任;由陈、冯二人起草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

  4月,为适应当时任务的需要,民先队总部在西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重新修订了民先队的章程。以后,民先队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到1938年6月,民先队员发展到五万多人,成为全民抗战中的一支积极力量。

  5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组织青年工作的决定》发出。《决定》指出:为了发展全国的青年运动和集中统一党领导下的各青年团体的领导,决定在县委以上直至中央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委内至少有一名专职作青年工作的人。同时,吸收青年团体的负责党员参加青委,隶属于同级党组织领导之下。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应把青年工作当做自己主要工作之一,经常地进行检查和推动。青委最高负责人的职务名称为青委书记。

  6月2日,朱德在沁县西林村对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游击干部训练队讲话,指出:坚持华北抗战,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要有大量的游击队。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就要求游击队有良好的纪律。纪律是游击队的生命。以后,朱德曾多次到该训练队讲话。

  6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战区青年工作的指示》,指出战区青年工作的中心是:一、建立青年半武装或武装组织;二、加强青年文化政治教育,协助党政机关开展国民教育和文化运动;三、改进青年生活,提高青年地位;四、积极参加瓦解敌伪军的工作。

  6月,世界学联五个代表团到达延安,热烈称赞青救会宗旨正大,工作努力,生活艰苦,不愧为中国青年的模范,并即加入为名誉会员。

  7月9日,三民主义青年团临时团部干事会在武昌成立。蒋介石兼任团长,并指定陈诚等31人为临时干事,陈诚为书记长,组成中央团部干事会。在此之前,即6月16日,蒋介石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的名义发表《为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告全国青年书》,规定了三青团的6项任务。同时,国民党中央公布《三民主义青年团团章》,共15章71条。

  7月12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指令:宣传共产主义仍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严加取缔。

  8月20日,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政治部宣布解散国民党统治区的民先队组织(根据地的民先队组织于1940年后并入青年救国会)和青年救国会、蚁社等进步青年救亡组织。

  10月10日至11月21日,西北青年救国会在延安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除西青救的代表外,还有华北、华南、南洋等地的青年团体和青年工作者的代表。会上中共代表作了《在抗战建国的目标下来团结全国青年》的报告,朱德作了《青年把抗战建国事业担当起来》的重要讲话,林柏渠作了《介绍边区工作经验给全体青年》的发言。大会发表了给全国青年的宣言,通过了《抗日少年先锋队章程》,和《儿童团组织章程》。会议决定成立“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作为全国青年抗日救国运动的领导机关。

  本年,华北根据地遭到日寇的疯狂“扫荡”,为配合部队作战,保卫敌后根据地,边区青救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一支地方青年武装,叫做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青抗先在十四年抗战中,对扩大主力部队,协助主力部队作战,支援前线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敌作战中,创造了地雷战、交通战、麻雀战、地道战等等,给敌人很大的杀伤。

  本年,广州的几个先进青年救国团体联合组成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它的成员有学生、工人、店员和教职员。1938年10月,日寇逼近广州,“抗先”根据党的指示,组织队员和队外青年,参加了“战地工作队”,分赴战地敌后,开展抗战的动员宣传工作。1939年初,“抗战”召开了第一次全省代表会议,正式通过队章、队徽、成立了总部和东江、西江、北江、中区四个总队办事处。会议决定到敌后去,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9年12月在韶并举行第二次全省代表会议。与会代表一致坚决表示拒绝“加入”三青团,粉碎国民党融化“抗先”的阴谋。1940年在国民党反共高潮中,“抗先”被迫解散。

  100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华章。